close

  □晚報記者程怡報道
  20年前小婧遠赴他鄉異地求學,20年後重返侗族老宅。本以為能聽到久違的鄉音和享譽世界的“侗族大歌”,但在城鎮化高速發展的衝擊下,大山文明卻在逐漸消失。為了能讓家鄉文化得以傳承,小婧和不少在上海工作的侗族青年志願者們,通過銷售侗族自治州當地獨有的高山臍橙所賺得的錢,聘請侗族當地的歌師向孩子們教授幾近失傳的侗族大歌,讓文化得以傳承。
  侗族姑娘卻不會說侗語
  從北京到上海,再從上海趕回貴州,小婧的行程表被排得滿滿噹噹。眼看著橙子在樹上一天天成熟,如何將生長在海拔一千多米高的臍橙運下山?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橙子運到上海和北京?今年能銷出去多少箱橙子?這些是近幾個月來小婧和伙伴們商量得最多的話題。
  八零後的小婧出生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榕江縣,和當地許多孩子一樣,她很早就跟隨父母到城市裡念書,講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每次寫到籍貫時,總有人會對她括號內所寫的“侗族”產生濃厚的興趣,侗語怎麼說?侗文怎麼寫?侗歌會不會唱?在被問及無數次後,小婧突然覺得自己的生命中似乎缺少了點什麼東西。
  在大學畢業後不久,小婧就和幾個同族好友回到了老家榕江縣,想重溫一下小時候爺爺奶奶抱著自己唱著侗族大歌的感受。但當她回到老家後,家鄉幾乎不見年輕人,牙牙學語的孩子開口都不會說侗語的現實深深刺激了她的心。村子里會唱歌的爺爺奶奶們更是常常感嘆,自己過世後就沒人會唱這些美妙的歌曲了。
  啟動計劃賣橙籌集資金
  如何拯救家鄉的文化?小婧和幾個在大城市生活工作的同鄉們行動了起來。
  在比較了一些單純通過籌款來實現對文化保護的策略後,小婧覺得沒有可持續性,能否改變落後農村經濟的商品售賣方式,通過銷售榕江優質農產品的方式,增加在家鄉的就業機會,讓中青年不用外出打工,也能掙到養家糊口的錢?那榕江有些什麼東西是自己特有的?為此,小婧和伙伴們走遍了榕江縣的每個地方,終於發現這裡的高山臍橙很有“賣點”。這些長在海拔千米以上的橙子,因為光照充沛和每年近三百天的無霜期,口感非常好。於是,一個“小橙子大幫助”的計劃就此啟動。
  去年由於是第一次做,沒有經驗,為了減少人力成本,小婧幾乎發動了所有的親戚朋友,義務運送橙子以及幫忙售賣。整整兩個月的時間,大家忙得灰頭土臉。雖說最後籌得了五萬多元,但期間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和一些人的不理解,讓小婧倍感辛苦。
  教唱侗歌傳承民族文化
  相比辛苦付出,在精神方面小婧和伙伴們還是很有收穫,這筆費用很快就被作為扶持侗族文化的基金,到村子里聘請歌師,對侗族學生進行興趣小組式的教學。經過一年的學習,這些孩子從原本的連侗語都不會說,到現在已經能唱出一些侗族大歌了。
  根據一份資料顯示,在貴州全省,侗族大歌國家級傳承人只有46人,年齡平均在68歲,年齡最大的已經92歲,這意味著侗族大歌已經步入老齡化。所以小婧希望能通過這樣的行動,讓侗族的孩子們逐漸喜歡上音樂,併在以後可以作為文化的傳承者,從這些已經老去的歌師口中將這些歌詞、歌曲抄錄下來。
  今年,小婧和朋友們來到上海,相比北京銷售點來說,上海離貴州更近,從橙子的採摘到上市銷售只需要短短的30個小時。考慮了去年的經驗教訓,今年小婧早已讓家鄉的橙農開闢了一條採摘道路方便橙子從山上運下來,比起去年純靠人力,要輕鬆不少,量也會加大。記者瞭解到,由於氣候等各方面因素,侗族的高山臍橙得等到十二月上旬才會進行採摘,屆時會進行提前預售。小婧希望這個“小橙子大幫助”能在上海起航成功,為侗族文化傳承擴大影響。
  (原標題:賣橙子,搶救侗族大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e31iedc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