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幹部“新風”:過去“研究一下”,現在“這樣解決”
      新華社福州7月13日電(記者  陳弘毅)“以前向上反映問題,得到的答覆經常是‘這個我們要研究一下’,有的還沒了下文;如今不管大事小事,都會立刻得到‘123’的逐條解決措施。”記者近日在革命老區福建省龍岩市採訪時,聽到不少群眾這樣提到幹部的“清新作風”。
      “如果再整改不下來,下周我就買兩個帳篷,和你一人一個在豬圈旁睡一晚上,感受一下周圍群眾的苦衷!”長汀縣委副書記丘發添日前在河田鎮窯下村調研時,向村支書撂下了一句“狠話”。
      幾天后,這座“釘”在民居中的豬圈被遷離,豬圈主人也心服口服:“之前總覺得村幹部治理污染,想讓我‘一拆了之’,沒想到幹部從頭到尾沒談‘拆’字,一進門就和我先聊起家長里短。得知養豬是我家唯一收入來源後,馬上爭取幫我在附近找了地建新豬圈,修建了豬糞發酵池,保證污水不進溪。”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是拿幹部‘開刀’,而是通過人性化的服務與工作,讓幹部重塑服務百姓的意識。”長汀縣紀委書記王汝彬說道,“例如,我們根據群眾反映的問題,拿縣直部門股長‘開刀’,針對這個群體中普遍存在‘車到站船靠岸’的養老心態,制定了幹部輪崗交流的舉措,讓新環境重新喚起股長們的危機感。”
      對於武平縣委書記王建生而言,剛剛過去的幾次大小“洗禮”讓他意識到身上的責任有多重。
      “不少村支部黨組織過去老是抱著‘等靠要’的態度,失去了‘造血’動力,怎麼發揮影響力?”王建生在一次下鄉座談會時“單刀直入”地說,“村幹部做事得‘抓七寸’,找準了致富點以後,幹部就要帶頭一個猛子扎下去做到位。”
      “不能光讓鄉鎮村幹部‘單打獨鬥’,縣領導們還需主動下沉,虛心向基層幹部群眾學習,和他們共同進步。有的幹部分管農業,連每畝煙葉有多少株,煙農遭災以後怎麼走保險程序都搞不清楚,你說他怎麼正確指導農業生產?”武平縣委副書記陳榮水說。
      對於上杭廬豐畲族鄉黨委副書記丘佳濤而言,連續幾天夜蹲鄉裡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一場大雨後,他連夜走訪豐濟村危房戶藍意慶和烤煙戶藍文生,察看危房搬遷和“三農”綜合保險理賠款落實情況。
      “真正的改變,在於幹部內心思想的轉變。”廬豐畲族鄉黨委書記藍玉華說,“只有真正發自內心想要做點實事,我們建立的規章制度才能有效執行下去。”
      “老百姓反映燈不亮,水不通,現在有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幹部可以‘立行立改’馬上解決,可是活動結束之後,眼前的作風轉變會不會成為一陣風,還能不能持之以恆?”龍岩市委第四督導組長傅新才表示,“要讓每個幹部從心底接受一次洗禮,成為一種推動制度設計進步的動力。”
      幹部內心轉變,換來的是實實在在的成效。龍岩市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一些涉及部門多的事項,建立黨政一把手負責、全程督辦協調機制。截至目前,全市已下發“整改通知書”“督導建議書”600多份,解決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7766個,制定專項整治措施358條,梳理、制訂製度464條。
      “在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通過專題民主生活會等,龍岩廣大黨員幹部從思想上進一步弄清了‘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從內心深處轉變了作風,牢固樹立了宗旨意識。”龍岩市委書記黃曉炎說。  (原標題:閩西幹部"新風":過去"研究一下" 現在"這樣解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e31iedc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